2015年开始的厄尔尼诺气候事件持续了20个月,是1951年以来出现的强度仅次于1997年和1998年的超强事件。

此次超强厄尔尼诺从西北太平洋、印度洋带来大量的水汽已经对全球气候产生明显影响。2015年全球表面温度继2014年以后又创新高,成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2016年1月,北极气温自有记录以来第二次在冬季上升到了0℃以上;印度半岛等地频遭暴雨,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经历了20年来最严重旱灾,导致森林和农田大火频发;印度受到了罕见高温天气过程的袭扰;澳大利亚夏季遭受高温热浪侵袭,引发森林大火;南非、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出现了严重干旱,导致非洲多国粮食严重减产;巴西等地出现了持续性的干旱,拉美多地出现了暴雨洪涝。

受超强厄尔尼诺的影响,2016年我国气候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2016年我国气温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第三高值。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81℃。除黑龙江省气温偏低外,全国其他省份的气温均偏高。全国380多个县市最高气温突破了历史极值。入冬以来,我国冷空气活动弱,气温偏高。

第二,全国平均降水量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最多,达到730毫米,较常年偏多16%。除陕西和甘肃两省降水偏少外,全国其他省份的降水均偏多。长江中下游沿江比往年偏多20%~50%,安徽省东南、江苏省南部偏多50%~100%。长江中下游地区偏多25%,为1961年以来最多。从主要流域来看,长江流域偏多19%,辽河流域偏多15%,松花江流域偏多16%。

第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暴雨多,全国暴雨日数为1961年以来最多,南北洪涝并发。2016年,全国26个省(区、直辖市)出现城市内涝,为暴雨洪涝灾害偏重年份。登陆台风多,平均强度强。有8个台风登陆,平均登陆强度达到13级,比常年明显偏强。台风直接经济损失高于近10年平均值。强对流天气多发、重发,全国有2000多个县(市)出现冰雹或龙卷风天气,损失偏重。

思考:根据材料分析超强厄尔尼诺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下载PDF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