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关系思想中,最早形成的是“地理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是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该理论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因反对封建社会所谓“神意决定一切”的观点而起过进步作用,然而它夸大地理环境的影响,强调人类的体质和心理状态、人口和种族分布、文化的高低、经济的盛衰、国家的强弱、社会的发展等都受地理环境支配,而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地理环境。

“人类中心论”则片面强调人对自然的统治,单纯将地理环境看作人类的活动场所和随意开发利用的对象,盲目地陶醉于对大自然的索取与征服。其结果是人地关系对立,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恶化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人地关系协调论”认为,人类通过文化的发展而长期适应自然环境及环境的变化,既意味着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限制,也意味着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利用的可能性。人地关系协调论把人类和自然界看作是统一在“自然-经济-社会”大系统中的伙伴,二者必须协调互利。

下载PDF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