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工业化时期的主要环境问题

进入蒸汽时代后,煤炭成为英国的主要燃料。1800年英国煤炭消费量还只有1000万吨,1900年则上升到18900万吨。19世纪下半叶,一些重要工业城市上空尘埃越来越多,云雾天气明显增加,使得日照时数大大缩短。据统计,1881—1885年,伦敦12月和1月的日照时数,仅相当于牛津、剑桥等小镇的1/6;即便在炎炎夏日,伦敦也会出现日照不足的状况。在整个18世纪,伦敦共发生25次毒雾事件,19世纪前40年毒雾事件更不下14次,每次毒雾事件都造成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都显著提高。

工业化之前,泰晤士河两岸绿树成荫,景色优美,不仅盛产各类水果,而且是众多禽鸟的天然栖息场所;河中众多肥美的水产,是豪门盛宴的必备佳肴。工业化彻底改变了泰晤士河的命运。随着河流两岸众多工厂及居民区的建立,工业、生活污水源源不断地排入河中,河水变得污浊不堪,并发出阵阵臭气,泰晤士河也被称为“臭河”。

日本镉污染引发的骨痛病事件

镉是人体非必需且有毒的元素,在自然界中常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一般含量很低。在正常环境状态下,不会影响人体健康。但自1955年日本富山县发生闻名于世的骨痛病以来,镉污染及其防治才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原来,日本富山县农民长期使用神通川上游铅锌冶炼厂的含镉废水灌溉农田,使土壤含镉量高达7~8毫克/克,居民食用的稻米含镉量达1~2毫克/克。当地人长期食用这种稻米,镉就在人体内逐渐蓄积,引起全身性神经痛、关节痛、肾损害和骨折,甚至导致死亡。

下载PDF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