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水和土地等的污染,不仅大大增加了环境保护的成本,更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同时也给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压力,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问题。为了保障国家安全,我国积极应对环境问题,推进环境保护立法,制定了多种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

我国环境保护立法

我国一直在发展中完善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历经多年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国先后修改和制定了《宪法》《民法通则》《刑法》等基本法律,在这些基本法律中构建了一系列有关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例如,1978年修订的《宪法》中明确”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2018年修订的《宪法》中再次明确”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侵权责任法》设专章对环境污染损害的侵权责任做出了规定,《刑法》设专章规定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为保护生态环境,推进资源、合理利用,制定了一系列的基本法律规范。

我国先后制定了《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和《城乡规划法》等有关推进产业、能源转型和国土空间规划的法律,为推进经济绿色转型与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奠定了一定的法律基础。

我国先后制定了《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土保持法》《防沙治沙法》和《海岛保护法》等10多部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和制度体系。

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各个主要环节,逐步建立形成了相应的行政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在项目准入方面,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等制度;在监管督查方面,形成了排污许可、总量控制、现场检查、事故应急、限期治理、强制淘汰和行政强制措施等制度;在环境污染和破坏责任追究上,形成了行政、民事和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制度。

逐步扩展环境经济手段的应用,排污收费征收范围扩大、标准提高,环境保险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开始在各地试行;社会管理的制度开始进入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的视野,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也逐步制度化和程序化。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与措施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与措施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第一,改善大气环境质量。针对工业企业大气污染问题,加强综合治理,加快环境修复和绿化。针对重污染天气,提前采取应急减排措施,实施区域应急联动,降低污染程度。

第二,保护水源。针对水污染问题,推进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加快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和水生态系统整治,减少水体污染,保障用水安全。

第三,修复土壤污染。对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的土壤污染问题,进行强化管控和修复。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处理,推动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第四,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进清洁生产。全面节约资源,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节约用地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倡导绿色生活。

第五,加快生态保护与修复。坚持自然恢复为主,全面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统筹开展全国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我国环境保护进展

我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目前,已经完成了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区域战略环境评价,提出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推进了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我国仍将继续加强环境保护,坚持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推进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

思考:举例说明你生活的地方采取了哪些利于环境保护的措施。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完善?

下载PDF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