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是由自然土壤发育形成的、能够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并具备可供农作物生长、发育、成熟的自然环境。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
耕地数量与空间分布
截至2019年末,我国耕地面积约为1.28亿公顷(19.18亿亩)。我国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覆盖了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约占我国陆地面积一半的季风区,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耕地,是我国农业主要分布区,土地利用程度较高。
我国耕地资源中,坡度小于25°的占95.9%;坡度大于等于25°的占4.1%,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坡度小的耕地有利于耕种,坡度超过25°的土地一般不宜发展为耕地。

耕地质量:我国耕地质量主要依据地貌、土壤、水文、气候、农田基本建设、作物产量等因素划分为优、高、中、低四个等级。我国耕地总体质量稳定,从全国分布来看,东部、中部地区耕地质量总体较高,西部地区耕地质量总体较低。
受水分、热量、地形等因素的制约,我国耕地质量总体偏低。优等地面积为389.91万公顷,仅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