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将粮食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高度,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目标是“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未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我国粮食消费结构会发生变化。其中,食用消费的粮食需求量保持平稳且略有下降,饲用粮食需求量将有所增加。我国人口规模大,粮食总需求量将不断增长,粮食安全面临众多挑战(图2.29)。

在一定技术条件下,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耕地的数量、质量和生态安全必须支撑我国的粮食安全。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能通过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而是要保护耕地资源,确保我国的耕地数量和生产能力。
为确保粮食安全所必需的耕地资源,我国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划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耕地红线,确保耕地保有量在18亿亩①以上,确保基本农田不低于15.6亿亩。守住耕地红线,首先要做到已经确定的耕地红线绝不能突破,已经划定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绝不能随便占用。其次要做到建设占用多少基本农田,就要补充多少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做到占补平衡。
耕地红线不仅是数量上的,也是质量上的。为保护与改善耕地质量和可持续利用能力,实现以质换量、藏粮于地,我国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水土保持与坡耕地改造、高效节水等一系列水土资源保护项目,以实现高产田的稳产保育和中、低产田的地力提升,增加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减小对耕地数量需求的压力。针对各区域中、低产田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国确定了各区域的耕地质量提升任务(图2.30、表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