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耕地资源数量、质量以及开发利用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新趋势。

耕地总量呈减少趋势

受到工业、城市、交通等土地利用方式的竞争,我国经济效益“相对低下”的耕地加速流向非农建设用地;同时,由于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等生态政策的实施以及自然灾害造成的耕地损毁,我国耕地总量不断减少。近年来,虽然国家实行了最为严格的土地政策,耕地减少的速度有所减缓,但耕地总量减少的趋势依然没有改变。

活动:1.结合实际,谈谈家乡耕地面积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原因。2.列举实例,谈谈耕地面积减少带来的问题。

耕地质量呈下降趋势

近年来,我国耕地质量下降趋势明显。其主要原因,一是非农建设大量占用良田,而新补充的耕地质量较差,造成耕地总体质量下降;二是耕地负荷重,长期重用轻养,加之水土流失、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的影响,使得耕地有机质含量下降,耕地退化严重;三是大量施用农药、化肥,以及工业“三废”污染、“白色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等,造成土壤板结和耕地污染。

活动:1.查阅资料,谈谈耕地污染的危害。2.与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相比,耕地污染治理难度更大,试分析其原因。

耕地集约利用程度提高

耕地集约利用是指通过加大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投入,辅之以先进技术和管理,达到在单位面积耕地上获得更高产出效益的一种耕地利用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业生产中显著增加了化肥、农药、机械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大力推广良种培育、耕种技术、灌溉技术等现代农业科技,积极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土地流转等耕地制度的改革,使单位面积耕地产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耕地生产潜力得到充分开发,耕地集约利用程度不断提高。

活动:1.针对我国耕地资源特点,说明耕地集约利用的意义。2.结合图1-3-12,谈谈进一步提高我国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方向与措施。

下载PDF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