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要总结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轨迹,填写下表。

2.河南省雎县地处豫东平原,是传统农区,全县总面积926平方千米,人口为72万(2020年)。雎县资源匮乏,底子薄,农产品加工、造纸等传统产业发展陷入瓶颈。2012年,经多方调查,县里发现福建、河北等地,有集中度较高的制鞋业,可在河南省,这一产业几乎是空白;受用工成本等制约,”东鞋西进”势在必行,而河南位置居中,是最佳承接地之一。雎县虽然在制鞋技术上没有优势,但劳动力充足,交通便捷,环境优良,市场广阔。雎县一方面不断优化营商的软环境,另一方面不断改进制鞋技术和工艺流程,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推进产业升级。如今,雎县已有制鞋及鞋材配套企业400多家,年产能达3亿双,在休闲运动鞋品类中,雎县制造占全国产能的30%。
(1)雎县在发展制鞋业方面,优势和不足分别有哪些?
(2)雎县是如何主动承接其他地区的产业转移的?雎县承接其他地区的制鞋业后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3.阅读材料,思考面对发展困境,转移到柬埔寨的成衣制造业是否会再次发生转移,说明理由。
2013年起,我国成衣制造业出现了向东南亚转移的趋势。转入柬埔寨的主要原因,一是来埔寨月工资最低标准只有80美元,二是该国的厂房租赁成本只相当于我国的1/5,二是在柬埔寨生产的服装产品享有对欧盟免税出口的优惠待遇。
但是随着柬埔寨劳动力成本上涨,加上发电量不足、基础设施短缺以及法律和土地制度不完备等因素,企业的发展受到制约。此外,柬埔寨工人生产效率较低,劳动技能不高,如果他们生产的服装质量没有达到规定标准,就要再次进口面料,重新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