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大量引进美国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轻纺工业,推动了经济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日本开始向国外转移产业,推动东亚、东南亚持续、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图4.29)。

20世纪60年代,已经成为世界制造大国的日本将纺织等工业逐渐转移到劳动力素质和成本具有较大优势的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20世纪70年代,为了应对世界石油危机的冲击和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日本进一步将钢铁、化工和造船等产业转移至东亚、东南亚的上述国家和地区。

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区都致力于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家电、服装、汽车、电子等产业需要向外转移。此时,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充足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等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境外投资。同时,抓住这次国际产业转移机会的还有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

21世纪以来,更具有劳动力优势的中国中西部地区,以及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成为服装、制鞋、家电等产业转移的新的承接地。随着科技的发展,转移的产业除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还包括汽车、电子等在内的已经实现技术标准化的资本密集型和部分技术密集型产业。

下载PDF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