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促进经济增长、解决社会就业、增加财政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推进城市化等方面,传统产业都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传统产业存在着技术层次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具有不可持续性。基于新一轮发展和市场竞争,传统产业只有进行技术改造和整体提升,才能适应转型发展的市场环境。
影响产业转型的因素,包括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阶段、市场环境、经济政策、科技创新等方面。以经济政策为例,其实质是政府采取专门措施对各种经济资源进行再分配,出于产业转型的需要,政府往往会鼓励或限制某一产业的发展。区域经济政策直接影响到产业转型路径的选择。
阅读:产业转型的路径选择
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产业转型路径各有不同,通常可归纳为产业延伸、产业更新和综合发展。
产业延伸 依托原有产业基础发展下游产业,建立起关联与配套的产业群。这样,在转型初期能够充分运用本地的资源优势,加强上下游产业的发展联系,工作难度较小。随着产业链的延伸,下游企业和配套服务业不断增长,推动专业化的发展,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完善配套服务,促使集聚效益的产生。
产业更新 利用原产业发展积累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或借助外部力量,建立起基本不依赖原有基础的全新产业群,把原先的产业资源转移到新兴产业上来,把传统加工提升为智能制造。这样的转型相对彻底,但如何运用原有基础,发展有竞争力的替代产业群,是困难与挑战所在。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是建立替代产业的有效途径。
综合发展 有的产业转型并非单一模式,而是多种模式的综合。比如,在转型初期,采取产业延伸模式,随着加工业的发展,区域功能逐渐完善,新兴产业相继崛起,遂向综合性方向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