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而建、因水而兴的城市——重庆
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南部、长江与其支流嘉陵江汇合处。重庆原是一座水运便捷的小城,2000多年前,长江干流四川宜宾至湖北宜昌段的川江已通行木船。南宋时期,四川盆地对外交通主要经由长江水路,重庆成为长江上游货物集散中心。
1890年重庆开埠后,长江三峡段开始通航轮船,重庆发展成为一座以商业为主的内河港口城市。抗日战争期间,大批工厂经长江水路内迁,加上人才汇聚和战时军事工业的发展,重庆成为“大后方”最大的工业中心。此后,长江航道经多次疏浚,特别是三峡大坝竣工后,通航能力大大提高,重庆成为长江上游的最大城市,带动了我国西南地区的发展。

重庆:交通运输推动区域发展
20世纪50年代建成的成渝线结束了重庆不通铁路的历史。此后,在国家“三线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多条铁路干线以及省道、国道和国家高速公路相继建成。2018年建成的渝贵高铁成为西南地区连接西北、华南、华东的“快车道”,成都到贵阳的乘车时间从最快11小时左右减少到3.5小时,川、渝、黔等地与沿海城市的时空距离大幅度缩短。
重庆经济发展推动了航空运输和“临空型”加工贸易产业的发展。目前,江北机场的客运量及货物吞吐量均居全国前列。
如今重庆水、陆、空运输方式彼此协作、相互补充、紧密配合。重庆已成为国家级交通枢纽、国家一类口岸和内陆地区的“开放高地”,并被定位为我国重要的中心
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