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人类利用动植物生长和繁殖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与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相比,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等特点。区位一方面指某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在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例如,气候因素主要包括热量、光照和降水,其对作物的种类、产量、品质等有重要影响。

地形对农业活动的影响以海拔和坡度最为明显。平原地区一般地势平坦,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往往坡度较大,不适宜耕作,常常发展林业、畜牧业。例如,江西省鄱阳湖平原成为稻米产区,而赣南丘陵则发展了林果业。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土壤结构、肥力、土层厚度以及酸碱度等都会影响作物的生长。例如,我国南方山区土壤偏酸性,适宜种植茶树。

水源也是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例如,湿润地区丰富的水源为作物稳产、高产提供保证,而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则需要稳定的灌溉水源。

在影响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中,市场可有效地引导农业生产类型、规模和布局。例如,城郊地区距城市距离近,多种植蔬菜、花卉、水果等农产品。

技术因素主要包括良种培育,农机使用,化肥、农药的合理施用以及科学灌溉等。应用农业技术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扩大农业生产范围。

交通运输直接关系到农用物资运入和农产品运出,特别是对产品保鲜要求高的乳畜业和园艺业等,更离不开快捷的交通运输。此外,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以及政府政策、工业基础等,也都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

下载PDF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