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逐渐适应自然并改造自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的生产生活空间不断拓展。当今世界的人口分布状况,就是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条件,不但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必需的基础,而且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各种潜在的可能性。自然地理环境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类的生活要求和发展需要,否则就不适宜人类长期生存。不过,人类可以通过适度改变生活习性,如缝衣绱鞋、建造房屋等方式,来提高对自然地理环境的适应性,改善和扩大自身的生存空间。

梯田是在坡地上沿等高线筑埂、平地,修成台阶状的农田。将坡地改成梯田,能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和科技等人文因素,也深刻影响人口的分布。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这是因为:

人口分布与经济活动密不可分。一般来说,哪里有产业活动,哪里就有从事生产、服务活动的人口;哪里有人口集聚,哪里就有一定规模的生产、服务活动。第二,人口分布受经济活动类型、规模的制约。不同类型、规模的经济活动,可能会导致人口分布的巨大空间差异。在采集—狩猎社会和农业社会,人口分布因对土地的高度依存,表现出相对分散而均衡的特点。在农业社会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工业、交通、商业的不断发展,人口逐渐向城镇集中,人口分布格局呈现点、轴集中态势。国际贸易的发展,更是刺激了沿海港口城市的成长,使海岸带人口变得稠密。

下载PDF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