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5-3-4表示我国东部季风区内东经120°—东经110°沿线自北向南的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要素的变化情况。根据图示信息,绘制坐标图并分析不同自然要素之间的关联性。

1.读取图中A、B、C、D、E、F、G地点对应的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可取相应数据的中间值)
2.编制代码表示植被、土壤的类型,如用数字1、2、3、4、5、6、7分别代表寒温带落叶针叶林、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过渡性亚热带含针叶树的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过渡性热带雨林型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雨林。根据你的编码,判断A、B、C、D、E、F、G地点的植被类型与土壤类型代码。
3.在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植被类型、土壤类型中任选两项要素设计一幅平面直角坐标图,在图中标注A、B、C、D、E、F、G各地的坐标点,绘制关联线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例如图5-3-5为植被与年平均气温的相关性。

4.以年平均气温为横坐标、年降水量为纵坐标,根据各类植被、土壤所对应的年平均气温与年降水量,在平面直角坐标图上标注每一种植被、土壤的代码。利用所作的图说明植被、土壤、气候之间的关系。
5.展示、交流不同类型的相关性示意图,并总结该图示区域的整体性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