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地处河西走廊的西端,属于党河流域。敦煌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486毫米,是我国的极旱之地。但就在这种恶劣的干旱环境中,却出现了历经2000多年仍未消失的绿洲。敦煌绿洲形似一把扇子,轴柄在西南,扇面在东北,面积为14万公顷,仅占敦煌总面积的4.5%,故也有“戈壁绿洲”之称。

敦煌绿洲的存在,离不开党河的滋养和灌溉。党河属于疏勒河水系的内陆河流,它发源于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盐池湾自然保护区。冰川融水是党河的主要水源。党河全长390千米,流域面积达1.68万平方千米,年平均径流量为2.98亿立方米。

流出峡口后,党河顺着河床粗大砾石的缝隙全部下渗形成潜流,直至乌兰窑洞后溢出地表,收纳了众多泉水溪流,汇成巨流。党河经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的党城湾等地,先是流向西北,经过沙枣园(现在的党河水库)后,折向东北流入敦煌境内。它是敦煌市境内唯一可以利用的地表水。而党河洪积扇带和疏勒河湿地带,就构成了敦煌绿洲的基础。

思考:敦煌的用水主要来自哪里?河流的补给类型是什么?

下载PDF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