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与农谚

我国各地农民按照自己的经验灵活运用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事活动,总结了许多与节气相关的农谚。例如,早稻播种,江汉平原说“清明下秧,不问爹娘”,上海则说“清明到,把稻泡”;棉花播耕,华北是“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华中是“清明前,好种棉”,苏浙皖一带则是“要穿棉,棉花种在立夏前”;麦类作物收获期的南北差异较大,华北一带是“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才把豆子收”,华中是“麦到立夏收,谷到处暑黄”,苏浙一带则是“麦到小满日夜黄”。

立 春

立春俗称“打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意思是春天从此开始。王象晋在《群芳谱》中记载:“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每个节气可分三候,立春的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立春以后,白天逐渐增长,气温趋于上升,日照、降水等增多,土壤也开始化冻。“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意味着春耕即将开始。

立春的习俗很多,如打春牛、迎春牛、咬春等。唐代诗人元稹《生春》一诗中“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就是对打春牛的生动描绘。打春牛是指用土堆雕成“春牛”,立春之日在“春牛”前举办祭祀活动,然后拿鞭子抽打“春牛”。土牛被打碎后,人人争抢“春牛”土,撒到自己的田中、牛栏中,称之为迎春牛。咬春是指立春日的饮食忌吃荤,而讲究吃“春卷”,以及用葱、蒜等五种辛辣菜拼成的“五辛盘”,以表达对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期盼。

下载PDF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