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带的形成
理论上,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的地区,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越多。由于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导致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不同。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变化特征以及地表所接受的太阳辐射量的多少,可将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五个热量带。

四季的形成
生活在温带地区的人们,能够明显感受到一年中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这主要是由地球公转造成的。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白昼时间长,所获太阳辐射能量多,气温较高;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白昼时间短,所获太阳辐射能量少,气温较低。
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季节变化的状况是不同的。热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终年较大,全年气温较高,四季更替不明显。寒带地区的昼夜长短变化很大,全年正午太阳高度很小,全年气温较低,四季更替也不明显。
知识窗:四季的划分
天文意义上,夏季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最长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最短的季节;春秋季则是冬夏季之间的过渡季节。我国传统上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作为四季的开始,而西欧、北美地区的中高纬度国家传统上则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作为四季的开始,两者存在较大的差异。
为了使季节的划分与气候的变化大致吻合,北温带的一些国家常将3、4、5三个月划为春季,将6、7、8三个月划为夏季,将9、10、11三个月划为秋季,将12、1、2三个月划为冬季。有时还根据候平均气温来划分四季。每5天为一候,一年共73候。每5天的平均气温即为候平均气温。候平均气温超过22℃的时期为夏季,候平均气温低于10℃的时期为冬季,介于两者之间的时期为春季和秋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