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简称旱灾。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上旱灾频繁发生的地区,其中非洲的旱灾最严重。

干旱极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图6.4)。干旱也会影响畜牧业,主要表现在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干旱还会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严重时甚至影响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此外,干旱极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我国旱灾的发生范围广泛,很多地区不同程度地遭受旱灾。东部季风区由于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灾。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是旱灾多发区,其中华北地区的旱灾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
活动:分析我国洪涝灾害与旱灾的时空分布特征
国家减灾委员会每年都会公布我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2011年,我国洪涝灾害和旱灾较为多发,其中严重的5次灾害被列入当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表6.1)。试以2011年为例,分析我国洪涝灾害与干旱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

1. 表6.1所列的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分别发生在何时何地?
2. 表6.1所列的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的发生地区有重合吗?发生时间上又有什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