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园或校园附近的空地或荒地上,清理地表的植物或杂物,自地表向下挖出边长为20厘米的土壤立方块,将土壤块放在一张白纸上,用秤称出土壤块的重量。

  1.  观察土壤块。

(1)观察土壤块的颜色自上而下是否有变化,并解释变化的原因。

(2)用干纸巾分别贴在土壤块的表层和底层,稍过一会,观察纸巾的潮湿状况,判断土壤块表层和底层的湿度差异。

(3)观察土壤块表层和底层疏松状况的差异。

2. 将土壤块侧面平放,并轻轻捣碎。注意,尽可能保持捣碎的土壤按表层至底层排列,且不发生遗洒。

(1)分别在土壤块的表层和底层取一小团大小相当的土壤,用手掂掂重量,是否有差异?(2)分别用手指研磨土壤块的表层和底层土壤,感受土壤的湿度和土壤矿物质的颗粒大小。(3)在土壤中有没有发现小动物?

3. 将捣碎的土壤晾晒一天后称重,比较与刚挖出时的土壤块重量的差异。

4. 分别从土壤块的表层和底层取部分土壤,加适量水搅拌,试着用手搓土条,看看哪个部位的土壤更容易搓成土条。

5. 整理上述活动的结果,描述家乡土壤的特点,并与同学交流。

下载PDF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