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一般是指拥有黑色或暗黑色腐殖质表土层的土壤,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宜农耕的土壤。

我国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上三大黑土区之一,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呼伦贝尔等地区,其耕地面积约2.78亿亩。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优势区和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017-2018年,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共实施表土剥离项目21个,剥离土方量45万立方米,改造中低产田近千亩,预计每亩可增产水稻150千克。
据黑龙江省土壤普查资料显示,东北黑土区的黑土层厚度已由20世纪50年代的60-70厘米减少到现在的30-40厘米。同时,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结构变差。
为了保护东北地区黑土地,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我国先后实施了多项黑土地保护工程,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增施有机肥、秸杆还田。人畜粪和农业生产中废弃的有机物经过无害化处理,形成有机肥;秸杆经粉碎等方式还田,这样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耕地质量。
控制土壤侵蚀,减少水土和养分流失。加强坡耕地与风蚀沙化土地综合防护与治理,可遏制黑土地退化和肥力下降。对低山丘陵、山麓冲积洪积平原的耕地,顺坡种植改为机械起垄等高横向种植;长坡种植改为短坡种植等高修筑地埂,并种植生物篱。在低洼易涝区耕地上修建条田化排水、截水排涝设施。
作物轮作,种养结合。东北黑土区主要作物包括玉米、大豆和水稻。受气候条件制约,该地区以旱地作物轮作为主。轮作可以提高黑土层有机质含量,有利于黑土地保护。种植青贮玉米、饲料油菜、首清等优质饲草料,养殖奶牛、肉牛、肉羊等优良畜种,推进种养结合,发展种养配套的混合农场,实行秸秆”过腹还田”。
剥离利用建设占用耕地的耕作层表土。将所占用耕地耕作层的土壤用于新开垦耕地、劣质地或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
思考:1.黑土形成主要受哪些成土因素的影响?
2.保护黑土地的措施考虑了哪些成土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