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是位于地球陆地表面的疏松物质,由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组成,具有一定肥力,且能够生长植物。土壤的厚度一般为数十厘米到两米。

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土壤生物等组成。最适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的体积组成大致为:土壤孔隙占50%,内含水分和空气,且水分和空气比例约为1:1;土壤固体占50%,其中矿物质占45%,有机质占5%;土壤生物均生活在土壤孔隙之中。
阅读:土壤的形态
土攘的形态包括土攘的颜色、质地、结构、松紧度、孔隙状况和干湿度等。
颜色:土壤颜色变化可作为判断和研究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肥力特征和演化的依据。土壤颜色也是土壤分类和命名的重要依据之一,如黑色表示土壤腐殖质含量高,腐殖质含量减少则呈灰色;红色表示土壤中含较高的氧化铁或氧化铝。
质地:土壤颗粒的组合特征,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土等。
结构:土壤颗粒的胶结情况,有团粒结构、块状结构、核状结构、柱状结构和片状结构等。.松紧度:土壤疏松和紧实的程度。
孔隙:土粒之间存在的空间。它是土壤水分、空气的通道和仓库,决定着气液两相的共存状态,并影响着土攘的养分和温度状况。
干湿度:土壤的干湿程度,反映土壤中水分含量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