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物质在风力作用下脱离原地,称为风蚀作用。风蚀作用包括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风吹过地面时,带走细颗粒物,造成地面的破坏;挟带沙粒的风吹过地面物体时,风中运动的沙粒对经过的物体进行磨蚀,造成地面物体的破坏。由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叫作风蚀地貌。被风长期吹蚀的岩石或土体,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形态,被形象地称为风蚀蘑菇、风蚀壁龛、风蚀柱等。风蚀作用还可以形成风蚀残丘、风蚀沟槽等。

阅读:雅丹地貌

“雅丹”来自维吾尔语“雅尔当”,原意为“陡壁的小丘”,现在泛指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在干旱地区,由土状堆积物所组成的地面,经风化、流水冲刷和风蚀等作用,形成了相间排列的风蚀柱、风蚀残丘和风蚀沟槽的地貌组合。雅丹地貌最初命名于我国新疆罗布泊地区。有些雅丹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

在世界其他干旱地区,也有类似的地貌分布。

下载PDF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