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地区人口众多、城市密集、产业发达,需水量极大,而淡水资源严重不足。南水北调只能缓解部分城市的缺水状况。淡化海水成本较高,目前推广利用较少。我国渤海每年冬季有较长的结冰期,能形成大面积的海冰。能否采用简单技术淡化海冰,缓解环渤海地区淡水短缺问题?
对这一课题的探究,建议采用以下思路。

资料1渤海海冰资源量
渤海海水盐度为28‰—31‰。海水在结冰过程中会析出盐分,渤海海冰融水盐度平均为4‰—13‰。据估算,在气温低于或等于–4℃条件下(图3.28),渤海海冰每天生成1.86厘米厚。以此海冰生成速度计算,辽东湾每年冬季可采海冰7.4—13次,渤海湾可开采3.7—7.4次,莱州湾可开采1.9—3.7次。

在寒冷年份,渤海海冰作为淡水资源的潜在可利用储量可达1000亿立方米,正常年份可达410亿立方米。渤海海冰多生成于岸边,离岸10千米范围内资源量最大。
资料分析
1.渤海海冰资源是否可开采利用?为什么?
2.为什么渤海海冰可开采次数由北向南递减?
资料2渤海海冰淡化研究
海水在低温环境中发生冻结时,一部分来不及排出冰体的高浓度盐水被包裹在冰块内部。海冰淡化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将高浓度盐水从海冰中分离出来(图3.29)。

方法1:将采集的海冰堆放在一起,控制温度,经过两三个月,海冰中的高浓度盐水会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冰体内部的缝隙自然排出。
方法2:在低温环境下,将海冰破碎,利用离心机将破碎海冰中的高浓度盐水脱离出来。研究表明,经过上述方法处理的海冰,融水盐度可低至1‰,符合淡水标准,而且成本低于直接淡化海水。
资料分析
1.采取上述方法淡化海冰,产生的高浓度盐水如何处理?
2.从供需角度看,淡化海冰生产淡水是否可行?
问题探讨
虽然渤海海冰资源丰富,淡化海冰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但是,淡化海冰也需要考虑其他问题。例如,海冰资源的季节性很强;大量开采海冰会导致海水盐度升高,影响海域生态环境;海冰淡化产生大量高浓度盐水,如处理不当,会对沿海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请综合考虑上述问题,对“能否淡化海冰缓解环渤海地区淡水短缺问题”给出自己的观点,并阐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