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大气层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对流层是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它约占整个大气质量的3/4,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与固体杂质。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该层空气对流运动显著。风、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大都发生在这一层,因此对流层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最为密切。对流层厚度因纬度和季节而变化,低纬度地区大于高纬度地区,夏季大于冬季。对流层厚度一般为8~16千米,平均12千米左右。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其顶部距离地面大约50千米,厚度约40千米。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故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呈现出下冷上暖的特征。平流层中大气对流很弱,以水平运动为主。

平流层中20~40千米的高度,臭氧含量较高,称为臭氧层。臭氧层能够吸收对人类和动植物有伤害的紫外线,故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平流层中水汽、悬浮固体颗粒、杂质等极少,能见度高,气流稳定,并且很少有飞鸟出现,是航空的理想空域。高层大气空气密度很小。在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太阳活动强烈或出现雷电现象时,会扰动电离层结构,影响地面

无线电传播,导致通信质量下降,甚至会出现通信中断的现象。

下载PDF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