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

当污染物进入江河湖海等水体,并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时,就会改变水体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降低水的利用价值,造成水污染。按照人类活动方式,水污染源可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按照污染物空间分布状态,可分为点污染源和面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中,由矿产资源开发产生的矿山废水,往往通过固定排污口排放,具有污染物多、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是需要重点治理的点污染源。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过量或不正确使用农药和化肥,也会造成水污染,属于典型的面污染源。

大气污染与酸雨

随着工业和交通的发展,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的污染物越来越多。燃煤产生的硫氧化物、烟尘等,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铅等,极大地危害人类的健康。大气污染导致每年约650万人死亡,占环境污染导致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

大气污染还会造成酸雨。酸雨指pH值小于5.6的降水。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化,生成硫酸、硝酸和盐酸,并随雨雪降落到地面。酸雨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很大:可以毁坏森林;使江河湖水酸化;酸化土壤,影响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业减产;腐蚀建筑物、塑料和金属设施等。酸雨还常常引起国际纠纷。

固体废物污染

在生产与消费的过程中,大量固体废物因难以利用而被抛弃。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所丢弃的固体废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这些固体废物倘若处置不当,其有害成分通过水、空气、土壤等途径污染环境,进而危害人类健康。此外,固体废物露天堆放或填埋处置,也需要占用大量土地。

全球变暖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煤、石油等)、砍伐森林等活动,致使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导致全球变暖。全球变暖造成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热膨胀,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据推测,到2100年海平面将至少上升65厘米,一些沿岸低地和岛国将面临被淹没的危险。海平面上升还会加剧风暴潮和洪涝灾害,造成城镇排污系统失效,海水倒灌导致土地和农田盐渍化。气候变化还会影响粮食、水资源等的供应与再分配,引发国际市场的动荡和有关国家的冲突。

臭氧层破坏

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能够吸收99%的太阳紫外线,就像一层天然屏障,保护着地球上的生命免受紫外线伤害,因此臭氧层被誉为地球的”保护伞”。科学家发现,地球臭氧层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最为明显,出现了一个相当于北美洲面积大小的空洞。臭氧空洞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臭氧层中的臭氧每减少1%,紫外线辐射将增加2%,皮肤癌发病率将增加7%,自内障的发病率会增加0.5%。紫外线辐射增强不仅影响人类的健康,还会影响农作物和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环境污染随着市场需求、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而不断变化,很难根除。但是,人类可以采取各种措施,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和治理。例如,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导向,节约使用各类自然资源;工业企业布局适度集中,以利于污染集中治理;加强宣传教育,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借助法律、经济、技术等手段,把环境污染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生物多样性锐减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体及其构成的综合体,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物种的数量是衡量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的基本标志。由于人类活动对森林、草地和湿地等生态系统产生的消极影响,地球上越来越多的生物物种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据科学家估计,现在平均每天都有一种生物消失,很多物种还没有被人类发现和鉴定,就已经从地球上灭绝了。物种不断灭绝,必然导致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从而使某些生物的食物链断裂,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给人类造成无法估计的危害。

土地荒漠化

近年来,全球1/4陆地受到土地荒漠化的威胁。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人口激增和自然资源利用不当,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过度农垦、过度放牧和水资源利用不当等方面。

案例1:减少水土流失的方法

种植防风林:在农田边缘种植高大乔木,构筑防风林,用以抵御风蚀,控制水土流失。

保护性犁地:犁地时将原先的庄稼茬、秆和根保留在土层里,借此提高土层的稳固性,改良土壤的结构。

修建梯田:在坡地上分段沿等高线建造阶梯式农田,以利于蓄水保土,治理坡耕地的水土流失。

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是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一种耕作方式。长期以来,我国旱地多利用粮食、经济作物与豆类、绿肥的轮作方式。

带状耕种和沿等高线犁地:庄稼沿土地的斜坡、地形的边缘弯曲排列种植,在平缓的斜坡地上沿等高线犁地,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案例2:为监测矿山废水的污染情况,拟在矿区范围内布置多个不同类型的水质采样监测点。根据下列材料,设计这些采样监测点的位置,将下列各点的序号标注在图1-12上,说明理由,并设计一个水质监测与预警方案。

①对照点:设在矿区水源地或矿区的上游区段。②污染点:设在河流污染特定区段。③基本点:设在河流的清洁区段。④净化点:设在矿区外的下游区段。提示:除在河流布点外,在矿区内也应布置采样监测点。

案例3:洛杉矶市坐落在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开阔盆地中,除局部为丘陵外,地面平坦。19世纪末20世纪初,洛杉矶发展成一座特大城市,其城市居住用地以别墅型居民区为主。20世纪40年代初期,洛杉矶近250万辆汽车排放的尾气,以及炼油厂、供油站等排放的化学物质,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淡蓝色光化学烟雾。这种烟雾含有臭氧、氮氧化物、乙醛和其他有害成分,滞留在洛杉矶上空经久不散,严重危害到当地居民的健康,甚至导致居民中毒死亡。另外,光化学烟雾还使家畜患病,阻碍植物生长,使橡胶制品老化,建筑物受到腐蚀。光化学烟雾也显著降低大气的能见度,影响汽车、飞机的安全运行,致使交通事故频发。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催生了美国著名的《清洁空气法》,其环境治理与管理的示范作用意义重大。

1.从城市功能分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洛杉矶小汽车众多的原因。

    2.从地形、气候的角度,分析光化学烟雾易在洛杉矶城市上空滞留的原因。

    3.治理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对我国有何启示?

    案例4:渡鸟的灭绝

    渡渡鸟像火鸡一样,体形较大,性迟钝,不会飞,原产于非洲岛国毛里求斯。1507年,葡萄牙人发现了毛里求斯岛,1598年该岛又被荷兰人所统治。当时,殖民者把捕猎渡渡鸟当作一种游戏,并采集它们的蛋。同时,殖民者为了开垦农场,先用火焚烧渡渡鸟的栖息地,然后疯狂猎捕渡渡鸟,结果造成渡渡鸟数量迅速减少。1681年,最后一只渡渡鸟也被残忍地杀害了。

    奇怪的是,渡渡鸟灭绝之后,毛里求斯岛上特有的珍贵树木——大颅榄树也日渐稀少,似乎患上了“不孕症”。1981年,美国生态学家坦普尔来到毛里求斯研究这种树木,经测定其树龄正好是300年,也就是说,渡渡鸟灭绝之日,正是大颅榄树绝育之时。坦普尔发现,在渡渡鸟的遗骸中有几颗大颅榄树的果实,原来渡渡鸟喜欢吃这种树木的果实。他据此推断,渡渡鸟吃下大颅榄树的果实之后,能将种子外边的硬壳消化掉。失去硬壳的种子,被渡渡鸟排出体外后能够发芽。后来,科学家让吐绶鸡吃下大颅榄树的果实,这种树木才得以“绝处逢生”。

    案例5:分析快递业包装造成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的原因,请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三条建议。  2016年,我国快递包装消耗了约32亿条编织袋、68亿个塑料袋、37亿个包装箱、3.3亿卷胶带……数量十分惊人。随着电子商务的崛起,快递业呈井喷式增长,包装材料消耗了大量资源,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逐渐显现。

    下载PDF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