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是遵循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防治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保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排入自然界中,如果超过了自然界本身及人工的净化能力,就会产生环境问题,进而危害人体的健康与生物的正常生长。

人类起源于自然,生存于自然,发展于自然。自人类出现以后,就与自然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环境问题是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增长模式的产物,从根本上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其本质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问题。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过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但传统工业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大量排放污染物,生态环境大范围遭受破坏,人类为此付出了沉痛代价。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相继发生了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侯病事件等八大公害事件。

第二阶段: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引发了国际上的环境保护运动,对西方社会乃至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多方面的冲击。由于这场运动的强大压力及治理环境问题的实际需要,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西方各国政府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建立环境保护的政府间机构。到20世纪80年代末,全世界有140多个国家成立了全国性环境保护机构,采取多种措施开展环境保护工作。

第三阶段: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逐步深入,人类开始对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进行深刻反思。以1972年至2012年间的四次世界性环境与发展会议为标志,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历史性转变。保护和改善全球环境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政府间的各种国际组织纷纷建立。

下载PDF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