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漫画中的人物在做什么?这样做的后果会怎样?他们意识到了吗?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人类探索的永恒主题。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和探索大致经历了从原始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目前人类走向可持续发展。
原始文明——人类适应自然时期
在农业文明安始以飞在的远古时期,人类以渔猎和采集活动为生,生产力水平极低,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很强,人类对环境的改造无论在程度上还是在规模上,都微乎其微。那时的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
农业文明——人类利用、改造自然时期
农业文明时期,随着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和可靠。人类在利用环境的同时,开始改造自己周围的环境,以便更加适合生存和发展。但这一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仍然很强。农业文明时期出现的环境问题,多为生态破坏。生态破坏迫使人们不得不经常转换居住地,以逃避生态破坏带来的生产和生活困境。
在生产实践中,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慢慢有了科学的萌芽。例如,我国逐渐有了保护生物和因地制宜等主张。
工业文明——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时期
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促进了社会发展。但人类对自然资源前所未有的大规旗开发与利用,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可再生资源的消耗超过了它们的再生能力;非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速度超过了人类发现替代资源的速度;
环境污染的程度超过了环境对污染的自净能力;
不可逆的生态环境退化的速度超过了人类建设新环境的速度。
工业文明时期,环境问题已经上升为从根本上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甚至危及整个人类的生存。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顺应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可持续发展特别关注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发展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生产活动。
思考:工业革命带来了哪些”人地关系”的改变?你是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的?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有以下三条。
·公平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代际公平以及责任公平。责任公平指发达国家应对帮助贫穷国家改善经济状况负有更大的责任,并为改善地球环境提供更多支持。因为发达国家为其经济增长,大量掠夺资源、破坏环境,是造成目前发展中国家贫穷以及世界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
·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发展要具有可持续性。
·共同性原则:地球只有一个,决定了人类的生存发展环境也只有一个。虽然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水平有很大差异,对可持续发展采取的政策、实施步骤不同,但是最终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和总目标。只有全球协调一致共同奋斗,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人类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对自身发展与自然环境关系深刻反思的基础上,人类开始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文明状态。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建设生态文明,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两者之间要保持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状态。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然则滋养人类、哺育人类、启迪人类。

我们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明确发展与保护是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和协调共生的关系。一是现代化必须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基本前提,发展必须是绿色的,只有高楼大厦,没有绿水青山的现代化不是真正的现代化。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是不发展、不作为,而是要通过高质量的绿色发展,实现现代化。
思考:为什么生态文明提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三个方面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