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一般是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按照成因,环境问题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发的环境问题称为原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称为次生环境问题。今天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失调所导致。

除资源枯竭外,次生环境问题主要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环境污染是指人类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向自然界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环境问题,如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和噪声污染等。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而引起的生态失衡或自然资源枯竭,如森林毁坏、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随着人口增加、产业扩张和科技进步,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和控制能力不断增强,一些环境问题已经波及全球,产生的危害日趋严重,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等。这些问题已成为当前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阅读:生活中的“公害”和全球性环境问题

人们通常将各种污染源对社会公共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称为“公害”。由于这类“公害”经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直接侵害到每个人的利益,因而易被我们所察觉和认识。而一些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热带雨林的破坏、全球性的气候变暖等,

所带来的后果在短期内不易被察觉,或者由于它们没有发生在我们身边,人们对其危害的认识就远不如生活中的“公害”那样深刻。实际上,全球性环境问题与生活中的“公害”一样,具有一定的同质性与连续性。身边的环境污染可能对全球环境产生影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也往往以区域性“公害”的形式表现出来。

下载PDF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