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识别区
防空识别区是指一国基于空防的需要,单方面所划定的空域。一般来说,设置防空识别区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属性不明的飞机或航空器侵犯主权国的领空,提示或警告进入防空识别区的他国航空器不要误入或闯入主权国的领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首先提出了防空识别区的概念。目前,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划定了防空识别区。从防空识别区的设立区域来看,通常以一国领海基线、国境线、实际控制线为基准,达到雷达探测的最大距离,一般要超出专属经济区、国境线、实际控制线范围。需明确的是,防空识别区是位于领空之外的空间,不属于国家主权范围。
2013年11月23日,我国根据1997年3月14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1995年10月30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和2001年7月2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
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西北连安达曼海,东南经新加坡海峡通南海。马六甲海峡西北部最宽达370千米,东南部宽37千米,最窄处5.4千米,一般水深25~27米,自东南向西北递增,最深200米。海峡中有珊瑚礁和小岛,海峡处于赤道无风带,全年风力微弱,风平浪静的日子居多,海峡底质较为平坦,多泥沙质,水流平缓,便于通航。
马六甲海峡因沿岸有马来西亚的著名古城马六甲而得名。海峡现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三国共管。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咽喉要道,通航历史悠久,是亚洲、欧洲、大洋洲和非洲沿岸国家往来的重要海上通道,许多国家从海外进口的石油和战略物资都要经过这里。由于繁忙的海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马六甲海峡被誉为“海上十字路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