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带
海岸带是海洋和陆地相互作用的地带,包括海岸、潮间带和水下岸坡三部分。海岸是海岸线以上狭长的陆地部分,指平均高潮位以土至波浪作用所达的上限。潮间带是介于平均高潮位和平均低潮位之间的地带,它在高潮时被淹没,低潮时出露于水面之上,这个地带的坡度越平缓则宽度越大。水下岸坡是平均低潮位以下至波浪对海底有效作用的下限地带,坡度较大。

海岸带调查范围我国的海岸带调查范围为:由海岸线向陆方向延伸10千米左右,向海至水深10-15米等深线处。

海岸带有众多的港湾,以及连通内陆的河流,它是海、陆交通的连接地,遍布着城市和海港,是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带。海岸带具有奇特的地貌特征,可辟为旅游地。海岸带是人类开发海洋空间资源的基地,也是守卫国家安全的前哨地带。
在开发利用海洋空间早期,主要以渔业、盐业为主。现在则是对海洋空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沿海城市是海岸带地区人口、产业较集中的地区,往往也是重要的港口。我国现有港口200多个,其中年吞吐量10万吨以上的港口有上百个,我国港口总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列。
沿海滩涂是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具有面积大、分布集中、区位条件好、农牧渔业综合开发潜力大等特点。沿海滩涂向陆地方向发展,通过围垦、引淡洗盐,可较快形成农牧渔业畜产用地;沿海滩涂向海洋方向发展,可进一步成为海洋开发的前沿阵地。沿海滩涂作为重要的海洋空间资源,应进行保护性开发。实现沿海滩涂的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是海洋保护与开发的重要内容。
沿海滩涂指海洋大湖时,高潮线以下、低潮线以上的,亦陆亦海的特殊地带。

海洋自然保护区是针对海岸带范围内的特有动植物品种或资源、以及它们的生存环境等实行保护和进行特殊管理的区域。它不仅有明确的保护对象,而且还通过立法进行管理。
目前,我国已建成的各类海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具有较高科研、教学、自然历史价值的海岸、河口、岛屿等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斑海豹、儒良、绿海龟、文昌鱼等珍稀濒危海洋动物及其栖息地,也保护红树林、珊湖礁、滨海湿地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
·海岛
海岛是人类开发海洋的远涉基地和前进支点,是划分内水、领海及其他管辖海域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海岛大多面积狭小,地域结构简单,环境相对封闭,生态系统构成独特,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阳光、海滩、波浪、海鸟构成海岛景观,加上空气新鲜,是巨大的潜在旅游资源。海岛开发主要涉及旅游娱乐、交通运输、工业、仓储、渔业、可再生能源、城乡建设、公共服务和科学研究等多个领域。
目前,我国共有海岛1.1万余个,其中有居民海岛约450多个,无居民(即无常住居民)海岛1万余个。我国己对1万余个无居民海岛的自然生态状况和开发利用强度进行了评价,并开展海洋督察。已开发的无居民海岛主要用于海洋渔业基地建设、旅游、设置航标和桥墩等。

思考:海岸和海岛在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中各起到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