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为留住绿水青山,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一、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文明古国都起源于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但部分人类文明也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走向衰落。“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道出了生态环境状况与文明发展兴衰的直接关系。
在我国,也有因破坏生态环境而带来的教训。历史上,黄土高原、渭河流域、太行山脉森林遍布、山清水秀,地宜耕植、水草便畜,由于毁林开荒、滥砍乱伐,生态环境一度严重恶化;盛极一时的丝路古城楼兰因屯垦开荒、盲目灌溉导致孔雀河改道而走向衰落;河北北部的木兰围场,曾因开围放垦,致使千里松林几乎荡然无存,出现了几十万亩荒山秃岭。
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让山川林木葱郁,让大地遍染绿色,让天空湛蓝清新,让河湖鱼翔浅底……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蓝图,也是实现永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我们必须树立、坚持和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更多的地区在实践中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为生动的现实,逐步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
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就环境污染防治而言,国家正着力采取三大举措: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明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保障饮用水安全,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减少污染严重水体和不达标水体;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有效管控农业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

三、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公众是环境最大的利益相关人,拥有保护环境的最大动机。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使环境保护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责任和使命,自觉约束自身行为,协助政府推动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环境宣传教育可以提升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认同度,其效益远远超出任何事后治理项目所能产生的环境效益。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可以通过参加环保组织等社会团体,以参与立法、项目听证、环境监督、公益诉讼、志愿者活动等方式,践行环境保护理念。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应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广大青少年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推动力量,我们应从关注身边的环境状况入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逐步树立人地和谐的理念,不断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并将其转化为日常的自觉行为,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