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耕地”三位一体”保护新格局
我国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J高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全面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耕地保护工作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
一、严格耕地管控性保护,尽量”不占少占”。二、加强耕地建设性保护,做到”补足补优”。三、健全耕地激励性保护,搞好”利益调节”。四、加强耕地保护考核监督,压实”目标责任”,确保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升、生态有改善。

贵州省高标准农田建设
至2022年底,贵州省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2211万亩。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达到:相对集中连片,田块平整,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旱涝保收、稳产高产,与现代化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耕地质量利用等别提高,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千克以上。

贵州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区域的确定,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贵州省政府提出要”盯牢守住千亩以上耕地坝子””特别是保护好五千亩以上优质坝区耕地”,为什么?
中国中央储备粮库
截至2019年9月,我国中央储备粮库有直属粮库和分库980多个,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总仓容接近1亿吨,98%以上的中央储备粮库采用了绿色科技储粮技术,成了老百姓放心的”米袋子”。
我国拥有世界最大的智能化粮食物联网,已实现所有中央直属粮库的智能化管理全覆盖,数万个监控探头和数百万个粮情传感器,可实时监控所有直属库从库区作业到仓房内的粮食储存状况;通过布设在粮堆中的传感器,可以对每栋仓房的粮食温度、湿度实时采集、分析、预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