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的经济、科技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创新和新产业往往在少数国家最先发生;在国家内部,经济增长、科技创新往往率先从某个区域发生。通过产业转移,可以把某产业从创新地逐渐扩散到其他地区,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由日本向其他国家和地区逐级、分阶段的产业转移,推动了东亚地区半个多世纪的经济快速增长。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于产业转出的国家或地区而言,原产业向外转移,可使区域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已经经历了三次工业结构调整。每次工业结构调整,主导产业和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发生转换,同时伴随着原来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向国外转移(图4.30)。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而言,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例如,韩国从1973年开始重点发展重化工业,至20世纪80年代初,已基本形成以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比发达国家同样工业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大大缩短。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国际产业转移使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或地区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选择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产业转移还通过企业把转移国和承接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图4.31),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

•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伴随产业转移,就业机会也由转出地向承接地转移。如果一个国家的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常常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例如,20世纪90年代日本产业大规模向外转移,导致失业率不断升高(图4.32)。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