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区域协调发展主要是指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现在则涵盖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缩小地区发展差异,实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提高;实现地区间的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消除地区壁垒;实现可持续发展,降低开发的资源环境代价。
区域协调发展是区域内部统筹与区域之间的协作统一。区域内部统筹,主要是指区域内部各生产要素和利益群体,通过目标和行动间的协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区域之间协作,主要是指依托资源互补、产业关联和文化相通等,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流动,扩大分工协作,实现共同发展。
知识窗:我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
自1994年对口支援西藏重大决策开始,我国陆续确立东西部扶贫协作与对口支援结对关系。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在现有机制下深化对西藏、新疆及四省藏区的对口支援。
指导意见明确了东西部结对协作的五大任务:一是开展产业合作,把东西部产业合作、优势互补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课题。二是组织劳务协作,建立和完善劳务输出精准对接机制,提高劳务输出脱贫的组织化程度。三是加强人才支援,加大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社会工作等领域的人才支持,把东部地区的先进理念、人才、技术、信息、经验等要素传播到西部地区。四是加大资金支持,东部省份要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步增加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财政投入。五是动员社会参与,鼓励支持本行政区域内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积极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
中国的减贫对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1981年至2012年全球贫困人口减少了11亿,同期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7.9亿,占全球减贫人口的71.82%。扶贫协作对口支援为双方的发展提供了资源、资金、技术、人才、信息、政策等发展动力,实现了双赢,推动了区域共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