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基本国情。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四大板块协调发展。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建设内外通道和区域性枢纽,培育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实施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推动国企改革,加快转型升级,增强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和整体竞争力。推动中部崛起,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集聚功能。在东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引领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建立全方位开放型经济体系。

区域重大战略。一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高水平建设好雄安新区,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辐射带动环渤海地区和北方腹地发展。二是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协调处理好上中下游的发展关系,加快沿江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优化沿江城镇、人口和产业空间布局。三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凝聚更强大的合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四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将黄河流域打造成为大江大河治理的重要标杆,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验区,中华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要承载区。五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突出重庆、成都两个中心城市的协同带动,注重体现区域优势和特色,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强化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按照优化提升东部城市群、培育发展中西部城市群的要求,形成一批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促进国土空间均衡开发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城市群。

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统筹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海洋等自然资源,构建统一高效的国家自然资源管理体制;促进传统海洋产业升级转型,培育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将沿海地区的海洋开发活动向深远海延伸,提升海洋开发能力;整治海岸带的水体、大气和固废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手段,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下载PDF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