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土地面积4593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3%;人口达580万(2018年),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

鲁尔区由50多个大小城镇组成,较大城市有埃森、多特蒙德、杜伊斯堡。埃森现为鲁尔区最大的机械制造和电子工业中心。杜伊斯堡位于莱茵河与鲁尔河交汇处,是欧洲最大的河港,莱茵河西岸钢铁厂林立。

鲁尔区的煤炭资源非常丰富,煤质好,煤种全,品位高。19世纪上半叶,该地区开始大规模地采煤和炼钢,逐渐发展成为以煤炭、钢铁、化学、机械为核心的重工业区。鲁尔区的工业产值曾占全国的40%,现在在德国经济中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鲁尔区以采煤业起家,加强煤炭的综合利用,炼焦、电力、煤化工等部门相继崛起,进而促进了钢铁、化学工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机械、化肥、建材等工业,形成内部联系密切、布局高度集中的工业地域综合体。与此同时,纺织、服装、啤酒等工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海外廉价石油和低成本煤炭的大量输入,鲁尔区开始出现“煤炭危机”。开采量和就业人数于1956年和1957年分别达到峰值后持续下滑,大量矿井关闭。相对单一的重化工业结构,逐渐成为区域发展的障碍。长期发展重化工业,导致该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
进入20世纪60年代,随着其他国家钢铁业的不断发展,德国钢铁业在成本上逐步丧失优势,而欧洲战后恢复重建高峰期已过,钢铁市场需求萎缩,这样,又导致鲁尔区遭遇了“钢铁危机”。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其他国家竞争力的增强和新材料的出现,给鲁尔区的钢铁行业带来巨大挑战。钢铁行业的危机又反过来令采煤业处境进一步恶化。于是,鲁尔区整个煤、钢产业陷入危机。
阅读:昔日污染严重的莱茵河
莱茵河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流经德国865千米,流域面积占德国总面积的40%。流经鲁尔区的莱茵河,有运河与多瑙河、塞纳河、罗讷河等河流相通,形成四通八达的水运网。鲁尔区的重化工企业,不但从莱茵河取水,而且又将大量废水排进莱茵河,致使莱茵河水质恶化,更破坏了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20世纪70年代,莱茵河污染甚为严重,河水散发出一股焦油的味道,有人戏说“可以直接用莱茵河水来冲洗胶卷”。莱茵河鲁尔区段,鱼虾几乎绝迹,完全丧失了昔日的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