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读图1-2-2,比较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面积,并由大到小排序;比较长江上、中、丁游地区河流的特点。
长江由河源到河口,横跨我国地势的三大阶梯,穿过不同的地质构造和地形区,沿途接纳多条支流的汇入。复杂的地势对长江不同河段的地貌形态和水流特性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按水文、地貌特点把长江干流划分为上、中、下游三段:河源至宜昌为上游段,宜昌至湖口为中游段,湖口以下为下游段。长江上、中、下游地区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区域差异。

·自然环境的差异
长江流域地势西高东低,起伏较大,地貌类型多样。上游地区山高谷深,以高原、高大山地、盆地为主;中游地区以山地、平原为主;下游地区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
长江流域季风气候特征明显,降水量空间分布差异大,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上游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具有多样性;中游地区的降水年际变化大;下游地区因东临太平洋,气候受海洋影响大。
受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河流与湖泊特征也存在差异。上游地区,长江干流的金沙江段,滩多弯急,两岸支流少而短;宜宾到宜昌河段,流经四川盆地,支流众多,水流缓急交替。中游地区河流蜿蜒曲折。下游地区江阔水深,水流缓慢,河网密布。上游地区湖泊以高原湖泊群为主,既有淡水湖,也有咸水湖;而中、下游地区湖泊以平原湖泊群为主,为淡水湖。

.经济发展条件的差异
从自然资源来看,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均具有突出的自然资源优势,但是在资源量及资源类型上存在一定差异。
长江上游地区高原、山地连绵起伏,垂直高差极大,气候和地形复杂多样,为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环境条件。这里有丰富的水资源、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资源类型多样,且能源和矿产资源空间组合好。
长江中游地区是我国多雨区之一,水资源丰富,有巨大的水能蕴藏量和开发潜力。中游地区还是我国矿产资源密集带,该区矿产资源品种丰富、类型多样。
长江下游沿江两岸地势低平,河网稠密,适合沿岸地区开发建设。长江下游地区因临海,浅海、滩涂、海湾较多,具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能源等资源;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金属矿产资源较少。
从区位条件来看,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各具优势。长江上游地区虽处于内陆,但依托云南与越南、老挝、缅甸相邻,有边境贸易优势。
长江中游地区位居我国的腹心地带,拥有四通八达的水陆空交通运输网络,与全国各地相连,是我国东西部、南北方经济交流的中心枢纽。
长江下游地区临江濒海,有我国最大的沿海港口群,是国内和国际联系的交通枢纽。因处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和沿江地带的交会区,长江下游地区较早成为国家建设的重点区域。
思考:长江上、中、下涝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区位条件对各区域的发展有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