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有很多。其中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土壤、地形和水源等。

·气候是影响农作物分布和农业生产首要的自然因素。不同的农作物有着不同的水热条件要求。例如,水稻生长需要较多的水分和热量,分布于温暖湿润的地区;橡胶需要生长在年均气温较高,且冬季不受寒潮影响的地区,因此主要集中分布于热带地区。

·土壤是农作物的生长地,也是农作物所需养分的主要来源地。土壤的肥沃程度对农业的影响较大。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农作物。例如,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盛产茶叶,不仅受气候因素的影响,酸性较强的红壤也是其影响因素之一。

·地形是影响农业的重要因素。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士层深厚、便于灌溉,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地形崎岖,坡度较大,不宜耕种,在开垦种植农作物时,容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林业和畜牧业。

·水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光其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表现最为明显。因此,农业一般布局在靠近水源的地方,如干旱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于水源丰富的绿洲地带或河谷地带。

除了自然因素,市场、交通、政策、生产技术、土地价格和劳动力等社会经济因素也影响着农业区位的选择。

·农产品要到市场上销售,市场对于农产品的品种和规模有较大影响。因此要关注市场动态变化,发展有市场需求的农作物品种,以获取较大的收益。

·交通运输条件历来都是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距离市场远,农产品运费就会增加。容易腐烂变质的农产品一般布局在交通便捷的地方。

现代交通工具运输速度大幅提高,运费大幅降低,加之保鲜、冷藏技术广泛应用,那些易腐烂变质的农产品,如鲜奶、蔬菜等,对靠近市场的要求降低,市场范围日益扩大。由于运输便利,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农作物生产可以远离市场布局。

·政策是各国政府用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例如,20世纪90年代,德国通过补贴推广向日葵的种植,以提高食用油生产的原料供给。短短两年时间,德国向日葵种植面积显著扩大,大片黄色的向日葵成为德国农村的特色景观。

·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如优良品种的培育、机械化耕作和化肥的广泛使用等,常使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从而导致生产成本降低。这意味着农产品的价格负担土地费用和运输费用的能力提高。我国山东省寿光市借助于物联网,已经实现了农业智能化监控和信息化管理,有利于为农作物创造最佳的生长环境,从而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品质。

·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和数量的多少是重要的农业区位因素。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社会经济因素经常会发生变化。因此,农民选择农作物品种时,要经常关注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农作物的品种和规模。

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会发生哪些变化?

下载PDF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