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交通运输会提高沿线地区的可达性,加速区域的综合发展。区域整体水平的提升,城市的发展壮大,又会促进交通运输的建设。
(一)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交通运输有着密切联系。古代水运地位突出,较大的城市多沿河流发展。我国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北京的繁盛,皆与水运有关。西方的重要城市,如巴黎、伦敦、维也纳、布达佩斯等的兴起,也与河流有着密切关联。除水运外,由于政治、经济和军事的需要,古代十分重视道路的建设,许多城市依托陆路交通发展起来。例如,从西安往西,沿古丝绸之路可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城市。在西方,罗马帝国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道路系统,对欧洲城市的兴起发挥了重要作用。铁路的修建,能够带动沿线城市迅速崛起。我国一些新兴的交通枢纽城市,就是依托铁路发展起来的,比如石家庄、株洲和怀化。

一个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会给这个地区的城市格局带来很大影响。由于京杭运河的开凿,我国南方与北方的经贸联系得以加强,扬州、济宁、聊城等城市凭借运河得到充分发展。当运河严重淤塞后,这些城市的发展明显受阻。但随着京沪铁路的建成通车,铁路运输逐步取代水运,铁路沿线的城市便迅速发展壮大。
(二)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
交通运输的发展,会对沿线地区产生重大影响,不仅提高了可达性,更强化了区位优势,促进各种生产力要素的流动和集聚,进而形成经济带,即以交通干线为主轴,以途经的大中城市为依托,以发达的产业为主体的带状经济区域。

经济带可分为沿海型、沿河型、沿路型、复合型等类型。沿海型经济带以港口城市为核心,以沿海航线和交通干线为发展轴,如日本东海道经济带。沿河型经济带是由河流干流及支流、城市、工业区等构成的经济带,以河流为发展轴,以主要城市和交通枢纽为增长极,如长江经济带。沿路型经济带以铁路、干线公路为发展轴,以大中城市和交通枢纽为增长极,如陇海—兰新经济带。复合型经济带依托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交通运输方式,逐步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