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变化往往影响城市和区域的兴衰。江苏省扬州市地处长江北岸,京杭运河纵贯南北,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古代扬州:繁华都市
春秋时期,吴国为北上伐齐运输粮草而开凿“邗沟”,将长江与淮河贯通。这是京杭大运河最早的河段,至今水运繁忙。
隋唐时期,京杭大运河作为漕运大通道,沿岸城市商业繁荣,扬州以其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成为南北水运中心。安史之乱(755—763年)以后我国南方经济地位上升,水运便捷的扬州和物产富饶的益州(今成都)成为全国最繁华的两座城市。
脚注:漕运是指古代利用河道和海道等水路从江南调运官粮到京城等地的一种专业运输方式。运送的稻米等粮食称“漕粮”。
明清时期,扬州凭借水陆交通区位优势,形成全国最大的海盐集散地,成为商业繁荣的世界级大都市。
近代扬州:逐渐衰落
19世纪初,随着海运兴起,加之1855年黄河改道,京杭大运河山东段逐渐淤废,扬州交通地位大不如前。20世纪初,海运完全取代运河漕运,作为内河水运枢纽的扬州地位衰落。特别是津浦铁路(天津—浦口)建成通车后,铁路沿线城市迅速崛起,大运河沿岸的扬州地位一落千丈。

今日扬州:重新焕发活力
1949年以来,京杭大运河经多次整治,通航条件得到了改善。2014年“中国大运河”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推动了扬州地区的繁荣和发展。进入21世纪,扬州交通布局进一步优化,现已建成水、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随着“宁镇扬一体化”发展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相互连通,扬州与苏南地区的联系更加便捷。扬州的兴衰与该区域的交通变化紧密联系,其城市发展也促进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