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都市区、城市群和城市圈不断涌现,一些学者将特大城市的多种职能分散到周边的小城市,形成各有侧重、联系紧密的空间组织形式。如英国城市学家埃比尼泽·霍华德(E.Howard)针对英国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另外,荷兰的兰斯塔德城市群借助“绿色缓冲区”,将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和海牙三个大城市,乌得勒支、哈勒姆、莱顿三个中等城市,以及众多的小城市联系起来,形成绿心状城市群。

(1)想一想,建设田园城市的优点和主要问题分别有哪些?

(2)兰斯塔德城市群的绿心发展模式有哪些优越性?

(3)议一议,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田园城市理论和兰斯塔德城市群的建设,对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具有哪些借鉴意义?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我国一些城市在绿化过程中,刮起了一股“大树移植风”,从移植大树再发展到搬迁古树。北方某沿海城市耗资2亿元“邀请”50万株大树进城,以建设“森林型生态城市”。南方某沿海城市从广西、江西、安徽、湖南等地,购买了5000余株树龄在100~400年的古树来装扮城市。建设生态城市无疑是正确的,但大树移植费用昂贵,最大代价是要“牺牲”大量无辜的大树,眼下近距离移植技术的成活率仅60%左右。大量移植大树对树木原生存地会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直接影响当地的生态群落,还会引发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涝等自然灾害。移植古树还违反了国家保护古树的有关法规。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树是国家的宝贵资源,擅自买卖属于违法行为。一棵苗木要十几年甚至上百年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因此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之说。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我们应当尊重自然规律,耐心地让小树在城市生长。

(1)“大树移植”可使大城市迅速绿化,但这种做法对生态环境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2)城市的绿化以山区的森林植被破坏为代价,而山区的水土流失又会给下游地区和城市造成哪些影响?

(3)你怎样理解“生态城市”的内涵?你认为应如何搞好大城市的绿化?

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选择一个你熟悉的乡村,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

4.选择一个你熟悉的城市,调查它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方案。

活动建议如下:

(1)通过走访、实地调查等形式,了解该城市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2)通过走访、查阅资料等形式,了解该城市主管部门已采取的措施和治理工作中的困难。

(3)综合上述材料,提出较为具体的解决方案。

(4)通过与同学交流、写倡议书、写调查报告等形式,展示你的研究成果。

下载PDF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