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造就一方社会。世界各地的城乡建设不仅受到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而且还打上了地域文化的深刻烙印。地域文化对城乡建设的影响非常广泛,集中体现在民居特色、城市格局和建筑风格等方面。
- 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

世界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比如,光照强烈的地方需要遮阳,气候寒冷的地方需要保暖,湿润多雨的地方注重排水和通风,沙尘暴频繁的地方注重防御风沙,地震、泥石流较多的地方重点防御地质灾害。

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建筑用材较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因而必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建筑材料的力学和美学的特点。产石地区多石构,产木材地区多木构,产竹地区多竹楼,黄土地区多土筑窑洞。
- 在城市格局上的体现
我国古代城市建设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在功能分区上反映出严格的等级制度。都城以宫殿为中心并确定中轴线,构建城市的基本骨架。我国著名古都较多,比如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北京,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人文荟萃,名胜云集,在世界城市建设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欧洲城市多围绕教堂、市政厅、城市广场布局,中心与四周的建筑物高度差别小,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外围,体现了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如法国巴黎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外发散。而意大利威尼斯依赖当地发达的商贸海运业兴起,市区建在离陆地4千米的118个小岛上,有177条水道贯通其间,400多座桥梁将各岛连为一体,以舟代车,有“水上城市”之称。

美国城市由于发展历史短,缺少体现悠久历史的传统建筑,中心多围绕摩天大楼布局,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并逐渐形成连绵的城市带。美国首都华盛顿以建于国会山上的国会大厦为中心,分为西北、东北、西南和东南四个扇形区,街道以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字母命名。
- 在建筑风格上的体现
我国城乡建设历史悠久,“天人合一”的思想延续贯穿,砖墙木梁架结构广泛流行,斗拱飞檐和雕梁画栋是我国特有的建筑风格。西方建筑中柱廊、尖塔、喷泉、雕塑等特点明显。这些建筑风格是在各地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生动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但建筑风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地域文化发生变化,或者受其他地域文化的渗透影响,相应地,建筑风格也会随之变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有些地区城乡建设无序推进,土地开发强度过大,导致民族文化和传统特色逐渐丧失。因而,保护地域文化,将传统的、民族的文化特征融入现代建筑之中,协调好老城区与新城区的发展关系,促成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和谐,就显得格外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