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复杂性

地球自转造成地表流体,包括气团、洋流等发生偏转,从而增加了纬度地带性格局的复杂性。由于海陆组成物质的差异引起能量收支状况的改变,导致纬度地带性规律发生很大的变形或扭曲,致使地球表面某些纬度地带并不呈现连续的带状分布,而往往发生中断或尖灭。因此,仅仅用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还不能全面解释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基带、林线、雪线

垂直带谱的起始带称为基带。基带与山地所处水平地带的水热条件相适应。基带类型既决定了整个带谱的性质,也决定了一个完整带谱可能出现的结构。一个完整的带谱,顶带应该是永久冰雪带。倘若山地不够高,顶带则为与其高度及生态环境相对应的其他自然带所代替。

森林上限是垂直带谱中一条重要的生态界线,常称为林线。林线对环境临界条件变化的反应十分敏锐,其分布高度主要取决于温度和降水,但强风的影响也很明显。垂直带谱中另一条重要界线是雪线,即永久冰雪带的下界。雪线高度是山地水热组合的综合反映。

华北平原地方性分异

华北平原的地形分异,从滨海到山麓依次为:滨海平原、冲积平原、洪积—冲积平原,其间还有两个过渡性洼地区。各部分的地表组成物质、地表水系、地下水位和矿化度、排水条件、土壤肥力、植被覆盖和土地利用等,都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

下载PDF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