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口分布图上,可以自黑河至腾冲绘出一条直线,这条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也被称为“胡焕庸线”。

胡焕庸是我国人口地理学的奠基人。1928年,胡焕庸从法国留学归来,便投入我国的人口地理研究。在做了几个省和区县的人口地理研究之后,胡焕庸开始着手于全国人口地理的研究。当时只有一套不完整的各县人口统计资料,胡焕庸不得不从各种公报、杂志上逐省、逐县地收集、补充资料,终于获得了一套基本覆盖全国的县级人口统计数据。他用每点代表1万人,将这套数据表达在地图上,共有近5万个点。
1935年胡焕庸依据点的密度,绘出了我国第一张人口分布图。
依据这张地图,胡焕庸敏锐地发现一条东北—西南向的直线,即瑷珲(现名黑河)—腾冲线。这条直线将我国的国土分为东南和西北两部分。以这条线为界,西北部占当时陆地面积的64%,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4%;东南部占当时陆地面积的36%,却聚集了全国96%的人口。
时隔80多年,我国的人口总数已增长了近两倍,然而,“胡焕庸线”所划分的我国东南部和西北部的人口比例并没有多大变化(图1.9)。在2009年我国地理学界评选出的“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中,“胡焕庸线”位列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