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迁移既受特定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等系列因素的影响,也受个人意愿的支配,同时还与迁入地和迁出地之间的距离等因素有关。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经济因素: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人口迁移大多是由经济因素造成的。人们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于是那些就业机会较多、经济收入较高的地方往往就成为人口迁入区。在以往具有历史意义的人口大迁移中,经济目的驱使成千上万人离开家乡,以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
政治因素:政治因素能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1972年,乌干达5万多亚洲裔居民被独裁者驱赶,其中大多数迁往英国。战争也会引起人口迁移,如近年来中东地区的战乱使许多人逃离家园,迁居国外或成为国际难民。我国历史上曾采取过移民戍边措施,将内地的人口迁移至边境地区。
社会文化因素:宗教、种族等社会文化因素会造成人口迁移。1947年的印巴分治,导致1000多万穆斯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另外,外出求学对人口迁移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文化程度较高的人选择工作的机会多,较容易迁移。

生态环境因素: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生态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灾难性的变化常会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19世纪40年代,爱尔兰连年的水灾造成粮食大量减产,引发饥荒,成千上万的农户举家迁往美国。20世纪80年代,非洲萨赫勒地区的干旱也导致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另一方面,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人口也会向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迁移。
此外,迁移者的年龄等因素对人口迁移也有一定影响。一般来说,青年比儿童和老人更易于迁移。
思考:影响人口迁入和迁出的因素分别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