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就是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体现。地域分异规律是自然地理环境组成要素及整体在某个确定方向上(如南北方向或东西方向)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如南北方向或东西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纬度地带性
各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有规律更替的现象,叫纬度地带性,它表示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的产生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水分条件的差异也起了一定的作用。纬度地带性在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带表现得更为明显。
陆地干湿度地带性
陆地干湿度地带性是在热量背景相同的区域内,年降水量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而引起的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景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陆地干湿度地带性,表示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中纬度沿海地区多为森林地带,随着向内陆的深入,逐渐转变为森林草原地带、草原地带、荒漠草原地带和荒漠带。干湿度地带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地带更替方向也不完全呈东西方向而是与海岸线垂直。
陆地干湿度地带性的产生受水分条件的影响较大,同时也受一定温度条件的影响。陆地干湿度地带性在宽广的中纬度大陆如亚欧大陆上表现比较明显。
垂直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是山地特有的地域分异现象。当山地具有足够的海拔和相对高度时,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一定范围内降水增加,不同高度的水热组合特征各异。首先形成垂直气候带,导致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而形成地貌、植被、土壤等垂直带和自然景观垂直带。山麓所在的水平地带就是垂直自然带的基带,基带以上的各垂直自然带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垂直带谱。

思考:是不是距离海洋越近的地方,降水就越多?
垂直带谱基带的特性和垂直带谱的完整性,受垂直带谱所处纬度、距海远近、海拔、相对高度和坡向等因素的影响。它具有如下特征:垂直带谱中不会出现比基带纬度和海拔偏低的带;垂直带谱上部能否出现高山冰雪带,取决于山地海拔能否突破当地雪线高度。同一山体不同地段和坡向,垂直带谱组成或同一垂直带的分布高度都有很大差别;山地垂直自然带在数千米内完成了水平自然带能在数千千米的地带更替,但垂直自然带遵循自身的发育规律,并不是纬度地带性的缩影。
名词链接:雪线为多年积雪区的下界,其海拔受气温和降水的共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