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迁移在不同的空间范围和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国际人口迁移
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以集团性、大规模的移民为主。例如,随着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欧洲殖民主义扩张引发大批移民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数以千万计的欧洲人移居美洲和大洋洲,大量非洲黑人被当作奴隶贩运到美洲(图1.18)。

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欧洲人口继续迁移至美洲和大洋洲等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呈现新的变化: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外籍工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欧洲吸引了大量移民,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人口净迁入区(图1.19)。拉丁美洲由人口净迁入区变为净迁出区,大量人口流向经济发达的北美和欧洲。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成为人口净迁入区。近年来,由于战乱等原因,西亚、北非的大量难民迁往欧洲。
(二)国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总是以各种各样的形式频繁发生,对一个国家的人口分布影响很大。工业化以前,大规模的垦荒、严重的自然灾害、战乱等往往引发国内人口迁移潮。工业化以后,人口从农村向城镇的迁移是最为广泛的一种国内人口迁移。
在我国,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大规模的国内人口迁移。1949年以来,我国的国内人口迁移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前,国家实施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其中,20世纪50年代,为了开发边疆,国家有组织地移民边疆的各类人员达百万之众。改革开放以后,在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动下,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同时,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吸引大量内陆人口迁入(图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