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合理容量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不仅反映了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而且体现了人口数量与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相适应性。显然,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

现在世界上有些国家或地区,其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合理容量;而有些国家或地区,其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人口合理容量。根据现有的消费水平,参照可以预见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与生活水平、自然资源储量和消费量变动情况,可以对未来某一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进行估算。

思考:比较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在概念、人口数量上的区别。

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

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状况:一个国家或地区自然环境的优劣和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人口合理容量具有重要影响。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变化也会影响人口合理容量,如土地荒漠化、水资源减少会降低该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物质财富,可以使人口合理容量大幅提高。但是,如果不考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盲目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消费需求就会不断提高,从而超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供给能力,人口合理容量就会降低。

科学技术水平:科学技术水平提高,会扩大资源的开发领域,不断发现新的资源,并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从而提高人口合理容量。

地域的开放程度:在一个开放地域中,资源的互补可以大大提高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而在一个封闭地域中,某种资源的匮乏会使这一地区人口合理容量降低。生产力愈发达,人们利用地域外资源的能力就愈强。例如,日本、荷兰、比利时等国家的土地、矿产资源不足,但它们生产力发达,能够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人口合理容量高。

由此可见,人口合理容量具有相对性。在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下,人口合理容量不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同一地区人口合理容量也不相同。

下载PDF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