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总是选择相对适宜生存与发展的地方居住并从事生产活动。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着人口的自然增长和迁移,使人口分布不断发生变化。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基本因素。自然条件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的生存空间和生产、生活的物质资源,对人口分布的宏观格局产生重要影响。通常,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显著。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因素的影响不断减小。
●气候:气候主要通过气温、降水等影响人口分布。气候温暖、降水适中的地区适宜人类居住和生产,人口分布往往较为集中。
●地形:不同地形条件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进而影响着人口分布。一般来说,人类活动大多集中在平原及低山、丘陵地区;高山和高原地区气候寒冷、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甚至无人定居。
●水资源和土壤:稳定的淡水水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基本的物质条件,对人口分布影响很大。江河湖泊等天然水体能够为人类提供生活水源、便利的水运等,沿岸地区往往人口较为稠密。在干旱地区,人们往往逐水而居,人口集聚区多依水源地呈点状、线状或片状分布。

土壤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由于自然肥力、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同,进而影响到人口分布。例如,黑土分布区土壤肥沃,往往农业发达,人口稠密。
此外,森林、矿产资源等自然因素也影响到人口分布。例如,大型油田的开发,使原本人迹罕至的荒漠和莽莽草原上崛起一座座城市。
社会经济因素
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和通信条件、文化教育、政府政策和地方习俗等。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多且稠密;经济落后地区,人口少而分散。在以自然经济为主的乡村地区,即使农业发达、人口较多,人口分布也相对分散。城镇地区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人口稠密。
政府的政策以及战争等因素,有时也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此外,历史因素等也会影响人口分布。例如,亚洲和欧洲等开发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经历长时期持续增长,数量多,密度大;而在美洲和大洋洲等开发历史较短的一些地区,至今人口数量少,分布稀疏。
人口分布是上述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