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区,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土壤和动物组合类型。地表景观(如植被、土壤等)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叫作垂直地域分异。造成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热量状况、水分条件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垂直地域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及其相对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如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的垂直带谱就比较丰富。

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水热条件的地域组合及其变化。但是,某些地区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和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出现与上述分异规律不相吻合的现象。例如,由于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南美大陆太平洋沿岸的荒漠带向北一直延伸到南纬3°附近;同时,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也限制了荒漠向东扩展,从而形成了南纬3°至南纬30°之间平行于海岸分布的狭长荒漠带。天山的伊犁河谷受大西洋水汽和高山冰雪融水的影响,在西北干旱区形成了比较湿润的绿洲环境。
活动:比较不同山脉垂直自然带的差异性
读图5-1-11和图5-1-12,对比珠穆朗玛峰和天山博格达峰南、北两坡的自然带类型及其分布上的异同点。
